
永城芒砀山导游词
作为一名乐于为游客排忧解难的导游,就有可能用到导游词,导游词具有极强的实用性,涉及的知识十分广泛。那么问题来了,导游词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永城芒砀山导游词,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永城芒砀山导游词1在广阔无垠的豫东大平原上,芒扬群山突死而起。它虽无黄山之秀、华山之险,却以西汉梁国王陵墓地和众多的文物古迹而闻名国内外。
春秋末年,孔子周游列国在此避雨晒书,传下千秋佳话;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领袖陈胜长眠于芒砀山前,留下万古遗恨;秦始皇统一六国在此设砀郡,至今城墙犹存;汉高祖送徒驱山在此挥剑斩蛇,目前石碑尚在;三国猛将张飞依山筑寨,招兵买马,终于东山再起;《水浒》英雄樊瑞、项充、李衮芒砀聚义,杀富济贫,投奔梁山水泊。这些曾经在中国历史上轰轰烈烈、叱咤风云的至圣先师、帝王将相、英雄豪杰们,都与芒砀山结下了不解之缘,留下神秘的传说和动人的故事。
西汉梁国王陵墓群,是旅游区的主要景点。公元前168年,汉文帝把儿子刘武从淮阳王徒封为梁王,国都设在唯阳,也就是今天商丘市的睢阳区。公元前144年6月6日,梁王刘武暴病而死,埋葬于保安山南蜂。其后,子孙八代相继袭封梁王。至公元5年王莽篡汉,结束了西汉梁国的命运。从刘武葬扬始,历经150余年,芒砀群山变成了梁国王陵墓群。这些依山开凿的地下宫殿,其分布之集中、结构之复杂、规模之宏大,是极为罕见的。
壁画墓从史书记载和考古资料可知,芒扬群山中埋葬有8个梁王。这座壁画墓有可能是第三代梁王刘买之归宿。刘买是梁孝王刘武的大儿子,继位为梁王,史称梁共王。壁画墓早已被盗,基室内陪葬品被劫掠一空。1986年考古发掘时,在主室内仅得到金饼一枚和散落的几块玉衣片。但前厅顶部的壁画却完整地保留下来。壁画以青龙、白虎、朱雀为主题图案,配以缭绕的云气和绶带穿壁加以装饰。
虽然这座墓遭多次盗掘,在墓道塞石的下边还侥幸保存下来钱窖一座,出土汉代"半两"铜钱225万枚,出土鎏金车马饰物一万余件,骑兵俑和待女俑40多件,为汉文化的研究提供了一批珍贵的资料。
梁孝王墓梁孝王名刘武,是西汉开国皇帝汉高祖刘邦之孙,汉景帝刘启的同胞弟弟。因其死后谥"孝",故史称梁孝王。公元前168年,刘武被封为梁王,他选择了芒砀群山作为梁国的王陵墓地,在此处首先营造了他的墓穴。
刘武于公元前144年6月6日暴病而亡,在特别祟尚厚葬的汉代,其死后的陪葬是何等的惊人就可想而知了。可惜这座地下宝库在东汉末年被曹兵洗劫,金银珠宝得到72船,只剩下一座空荡荡的地宫。下面我们从地宫的结构、布局,配合文字、照片资料,向大家介绍和再现当年墓室内的豪华奢侈情形。
王后墓面前这座依山凿成的大型横穴崖洞墓,东西长210.5米,面积16000平方米,是目前全国发现的最大地下宫殿。其内部结构是按照汉代王室宫殿的布局而建造的。由前庭、车马室、甬道、东宫、西宫、回廊、贮冰室、棺床、洗浴室、厕所、疱厨等30余室构成。从《史记·梁孝王世家》记载和出土文物资料综合考证,应是梁孝王之李王后的墓葬。其下葬年代约为公元前123年。李王后死后,其孙子梁平王刘襄已继位梁王17年之久,大概是李王后比梁孝王多活了20多年的原因,有更加充足时间营造自己的墓穴,所以,王后墓的规模比梁孝王墓的规模大得多。令人叹惋的是,王后墓也同样被盗,1993年发掘时,只得到一批陶器和鎏金车马器。但出土的4000多块墓道塞石上刻凿有大量文字,成为研究我国汉字发展的一个宝库。
这条长60米的隧道,人们把它叫做"黄泉道"。据说,梁王刘武中年得了急病,茶水不断,服药无效,奄奄一息之际,他紧紧拉住心爱的李王后的手,声泪俱下地说:"我陪伴你的时间不会太长了,我实在舍不得离开你,我死后,只有将来在黄泉之下与你再相见了。"李王后也哭得死去活来,昏倒在地。公元前144年6月6日,梁孝王一命归天,事隔21年后,李王后因为与孙子媳妇梁平王刘襄所宠爱的任王后有隔阂,气愤而死。当时,这条通向梁孝王墓的黄泉之路尚未打通,使得二人的灵魂无法相见,成为千古憾事。
这处上下两层结构的石室是贮冰室,可以说它是目前世界上保存下来的体积最大、时代最早的土冰柜。据史书记载,汉代皇宫、王室内就建造有贮冰室。冬天,将切割整齐的冰决贮藏于室内,夏季炎热的时候再取出来,放置在几案周围和床边,让其释放冷气起到降温作用。
黄土山,又称皇姑山。据说很久以前,有位皇帝的妹妹长得花容月貌,美若天仙;朝野上下,文武百官,无人能中其意。一日梦中遇一美男,貌似潘安,遂一见钟情,结成连理,夫妻恩爱,情深似海。及至梦醒,思念成疾,饮食不进,服药不灵。临死前皇帝问其妹有啥要求,她说:"不要金,不要银,芒砀山中要一坟。"皇姑死后,即埋于此山中,故称皇姑山。因时代久远,加之墓上有很厚的黄色封土,传到后来就演变为黄土山了。
经文物考古工作者调查研究,黄土山埋葬的有可能是西汉梁国第六代梁王刘定国及其王后,梁王墓在南,座西面东;王后墓在北,座南面北,均为依山开凿的大型横穴崖洞墓。两墓均于早年被盗。1999年9月至12月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永城文物旅游局的配合下,对王后墓进行了科学发掘工作,出土了一批精美而珍贵的鎏金青铜器,错金和鎏金车马器,彩绘贴金漆器和漆皮陶器等文物。从发现的梳妆盒以及木梳等女性生活用品,结合芒砀山汉墓与我国其他汉代王陵的埋葬规律分析,此墓为王后墓是确定无疑的。
汉高祖斩蛇处秦朝末年,刘邦正充任沛县泅水亭的亭长,被县令委派押送一批民夫到骊山为秦始皇修造陵墓。临近芒砀山时,人已逃走大半。刘邦心情不畅,在村边酒店喝了几碗烧酒,便趁着月色赶路。走到芒砀山前荒草野径之中,突遇白色大蛇拦路而卧,众人惊恐不安。刘邦酒壮英雄胆,拔剑上前,将蛇斩作两段,随即一道白光直冲苍弯,半空中隐隐传来索命之声。刘邦仰天大笑说:"高山之上偿什么命,到平地(帝)再还吧!"俗话说:君子口中无戏言。所以刘邦建立西汉王朝历200多年传到刘平帝时,被外戚王莽篡夺了政权。据说,王莽就是刘邦所斩白蛇的化身。
当年白蛇被斩后,血流满地,以后就在斩蛇处长出一片红草来,至今历两千年而不变。据史籍记载,刘邦斩蛇之后就隐藏在芒砀山泽岩石之间,后来返回沛县杀了县令,扯旗造反,早期就活动在芒砀山一带,并以此为根据地,招兵买马,扩充军队,经数年争战,终于在公元前202年建立西汉王朝。到汉文帝继位后,为了纪念刘邦在此斩蛇、创业,于芒砀山的主峰前建立了高祖庙,在斩蛇处树立了石碑。后因年深世久,庙碑俱毁。到明朝隆庆五年,又在此重立"汉高断蛇之处"碑。经400多年的风吹雨打,人为损坏,明代石碑已是缺字断句,模糊难识。1982年,商丘行署、永城县rm政府为保护祖国文化遗产,又拨款重树石碑,加盖碑亭。谁知近年来此碑却出现了一种神奇的灵光幻 ……此处隐藏11499个字……墓室不仅有避邪、防腐、防潮的作用,更主要的是墓主人身份高贵的标志之一。现在芒砀山景区据此开发的“芒砀山朱砂香包”,深受游客喜爱。
请您继续直行,走过第二段甬道我们来到陵墓的主室第十九室——李王后西宫。您可以看到西宫的装饰比东宫更为精细,富丽堂皇。西宫应象征宫殿的“后寝”,即墓主人李王后寝卧之处,这儿是李王后生活起居的主要场所。我们首先看到主室右侧为第二十室棺床室,从该室凿制的形制及室底平台的大小分析,该平台是放置棺椁的地方,因此这里是棺床室。梁国各代国王对殓具非常讲究,有“金玉在九窍,则死者为之不朽”的说法,他们认为玉有灵性,用玉殓尸可以使尸骨千秋不朽,芒砀山汉墓出土的丧葬用玉主要有玉衣、玉琀、玉握等,玉衣是汉代皇帝和高级贵族所特用的殓具,又名玉匣,依身份不同,所用金属丝有金缕、银缕、铜缕三种。依李王后的身份应该有金缕玉衣随葬,由于陵墓被盗,发掘时棺木、尸骨已荡然无存。李王后死于公元前123年,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是什么原因导致她死亡的呢?相信您一定对这里的主人非
常感兴趣吧?下面就和您说说吧。李王后的死因和历史上的“欙léi樽事件”有关,欙樽是一件可以把酒变得更加甘甜的精美酒器,梁孝王生前极为喜爱,临终前交代李王后:此物价值千金,不得与人,要妥善保管。李王后的孙子平王刘襄继位之后,他的妻子任王后也十分喜爱欙樽,想据为己有。李王后不愿割爱,平王刘襄爱妻心切,私自从府库取出,交与任王后。此事惹得李王后十分生气,结果一病不起,这时的任王后不仅不知悔改还不去探望请安,李王后更加伤心,没多久便撒手人寰。更绝的是任王后居然不去守孝,在汉代仁孝治天下的礼制中这是大逆不道的,所以,汉武帝知道此事后,削梁国八个城池,并将任王后斩首弃市。
游客朋友,我们看到和棺床室相邻的是第二十一室——李王后更衣室,这是李王后洗浴后更衣的地方。您是否看到主室的中央有一尊汉白玉塑像?没错,她便是有倾国倾城之貌的李王后。您可以走近一些来一睹王后的芳容。那么,为什么要把李王后的塑像放在主室中央位置呢?因为我们称这儿为“一线天”,在这个位置,王后每天都可以看到东方升起的第一缕曙光,王后灵魂生活在这里不会太寂寞。我们用高科技的手段“激光定位仪”去测量从墓口至王后像的直线距离准确程度,您看,这光源正好打在李王后塑像的眉间位置,我们不能不惊叹中国古人的聪明才智,他们在开凿陵墓时,所用的测绘技术和测量工具应是十分先进和准确的,不相信,您现在可以站在李王后的身后看看这“一线天”。
游客朋友,下面请您参观第二十二室——李王后货币贮藏室。梁孝王刘武在位时“府库金钱且百巨万,珠玉宝器多于京师”“及死,藏府余黄金尚四十余万斤”。因此,李王后墓室内也应陪葬大量的金银珠宝。这个房间就是专门放置这些珍品货币的贮藏室,发掘时由于陵墓被盗,仅出土160余枚半两铜钱和条形玉饰一件。与二十二室相邻的是二十三室,李王后衣物贮藏室,发掘时,
考古专家发现地面有碳化的丝帛织物的残迹。您看到在主室右侧开凿有一巷道,里面有第二十四室——李王后沐浴室,室底中间开凿有正方形石槽,象征墓主人洗澡沐浴的地方,室内复制品沐盘、铜匜是汉代王室成员洗浴的用具。
游客朋友,厕间与沐浴室相邻,为第二十五室,其布局让许多来参观的游客击掌叫绝,便池右侧是一石质扶手,便池上方有两块靴状画像石,用阳线刻手法刻有楼房、常青树和几何纹图案,刻线流畅、细腻,具有相当高超的工艺水平,如同现代装饰豪华的坐便池。现在请您回到主室,你会发现在西宫主室的东南角开有一门,与南回廊相通,这就是第二十六室——贮冰室。《诗经》上有: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的诗句,意思是说夏历十二月凿取冰块,正月将冰块藏入冰窖。可见西周时期就已经有了窖冰的技术和设施,到了汉代这个地方还叫凌阴,而且有专门的官员----凌人进行管理。该室分上下两层:上层用四块巨大的石板斗合而成,室内东北角有楼梯状石阶转入石室下层,方便取冰。
游客朋友,走到这里您可以发现在西宫主室的外围凿有回廊,回廊南侧有一个长52.5米的斜坡式隧道,人们称其“相思道”,他的作用是连接王后陵和梁孝王陵之间的通道,也称“开门寻夫”,是供墓主人在阴间来往的过道,也是汉朝“事死如生”的反映。由于梁孝王陵和李王后陵距离太远(200米左右),在遂道开凿的过程中,李王后病逝,只好草草收工,两墓室未能连通,所以我们发现“相思道”南端凿制比较粗糙,顶部和两壁都不规整,显然是工程尚未完工。至今“相思道”内仍贮有两千多年前的泉水,也因泉水的阻隔使得二人无法团聚,终成千年憾事。
4、第三甬道:
游客朋友,请您由南回廊转向西回廊,在西回廊的中段向西开凿一条长51米的甬道,这是陵墓的第三段甬道,这时候您会看到一缕阳光从西墓口透射
过来,因该段甬道通向陵墓的西墓门,甬道内靠左边排满了塞石,这是原始封堵在甬道内的塞石,防止陵墓被盗。甬道中段左右各开凿三个侧室。请您顺着第三段甬道前行,其中左侧是李王后西宫后车马室,该室南北长7.5米,宽6.5米,高4.4米,是王后陵面积最大的一个室,发掘时残存遗物有盖弓帽、铜环等车马饰件,室内的豪华、双马所拉的安车为复制品。二十八室为塞石未完全清理的贮藏室。请继续前行可以看到靠右侧的第二十九室——李王后货币后贮藏室,该室平面呈长方形,发掘时出土有银器两件,玉器残件壁、环、玉衣片等,器物虽小却绚丽多彩,辉煌夺目,此室应为贮藏金银、铜钱的后藏室。第三十室为塞石未完全清理的贮藏室。第三十一室是李王后西宫武库。发掘时出土有铁器、锤、斧、铺首、剑等,推测应为李王后西宫武库室。对应的第三十二室为塞石未完全清理的贮藏室。
游客朋友,参观马上就要结束了。现在有两条道路出口供您选择,继续前行从该陵墓西墓门走出陵墓,外部有游道与南200米处的梁孝王陵相连。另一条出口是,您可以返回第三段甬道回到西回廊,然后通过北回廊绕西宫主室一周,墓室回廊是仿地面宫殿外围的一周走廊,象征李王后在冥宫内散步休息的地方。回廊两壁凿有不等距离的灯龛,这是开凿陵墓时照明用的。游客朋友,在东回廊的西壁及南段回廊东壁各凿一狭长形小室,犹如今天使用的壁柜,据专家考证,应为放置珍贵物品的贮室,它们分别为三十三室和三十四室,接着您就可以顺着第二段甬道返回东墓口了。
游客朋友,走出王后陵东门,回首伫立在保安山前,我们不禁为面前古墓工程的艰巨浩繁而感慨。汉代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崇尚厚葬的时代,而梁孝王刘武正处于文景盛世时期,国力雄厚,经济发达,在墓穴建造上极尽糜费,但是在火药尚未发明的两千多年前,仅凭人手一锤一钎的敲打,完成如此巨大复杂的工程确实令人叹为观止。
欢送词:
游客朋友,保安山旅游区的游览即将结束,很高兴能为您服务,真切希望这次保安之行能为您留下美好难忘的时光。游览结束后请您不要忘了将电子导游器退还。电子导游器是一次性使用的,不能反复讲解。本次讲解由芒砀山汉文化旅游区和海南天标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策划。游客朋友,在距离保安山两公里处,还有汉兴园、陈胜园及夫子山景区,如果时间允许请您继续参观。感谢您使用天标自助导游讲解器,期待与您再次相聚,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