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智慧》读书笔记

时间:2025-08-09 08:11:12
《教育的智慧》读书笔记

《教育的智慧》读书笔记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这时最关键的读书笔记不能忘了哦。你想好怎么写读书笔记了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育的智慧》读书笔记,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育的智慧》读书笔记1

这些天,我一直在读一本书—《班主任的教育智慧》。这本书详细地介绍了一些一线班主任教师好的育人方法。书中以案例和教育故事的形式向我们呈现了优秀教师朴实的教育智慧。这些案例和故事虽各不相同,却从不同角度透露出一个爱字。正如书中所说“如果说每个孩子都是一颗小星星,老师便是挚爱他们的夜空,让他们都闪烁出最灿烂、最动人的光辉!教师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付出的是汗水和泪水,收获的是一份份沉甸甸的情感。用心去教诲学生,用情去培养学生,把一生矢志教育的心愿化为热爱学生的一团火,将自己最珍贵的爱奉献给孩子们,那么,近日含苞待放的花蕾,定是明日盛开的绚丽花朵。”

书中谈到“身教胜于言教”。这一观点我特别认同,并且一直在教育工作中实践着。书中还说到“学生是人,需要尊重,更需要爱。现在的教育需要教师必须重视自己的位置。教师要成为学生群体中的一员。老师的模范作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这比老师一味的说教效果要好得多。事实证明,老师高高在上只能拉大与学生的距离,而转换角色,就会使自己融入集体中,创设一种和谐平等的氛围,使学生心服口服,自然而然的受到熏陶,受到教育。”

是的,小学生善于模仿,在学校里,他们接触最多的人就是班主任老师。班主任的一举一动将成为学生模仿的内容。一些学生甚至把在家长面前模仿老师讲课、发火等当成一种游戏。由此,我想到加里宁说过的一句话“教师必须好好检点自己,他应该感到他的一举一动都处于最严格的监督下,世界上任何人也没有受着这种严格的监督。”因此,在工作中,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我自已心须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已带头不做。要求学生遵守纪律,我首先遵守纪律;要求学生关爱他人,我首先关爱他人;要求学生值日时积极肯干,我就带头干在前面。班级中有一名学生是白血病患儿(化名冬),休学治病后转入我班。在冬进入我班的前几天,我专门召开了班会,向同学介绍了冬的病情,许多同学伤心地流出了眼泪,我和同学们共同规定了铁的纪律:任何同学不准提冬生病的事,任何同学都要主动和冬交朋友并且保护他。冬初次和同学见面那天,我拉着他的手走进教师,全班同学笑容满面的鼓掌欢迎,并向他致欢迎辞。在后来的日子里,我无微不至地关心他。发现他累了,就让他趴在桌上休息一下;每次病假回来后,耐心地给他补课;冬做完化疗在家修养时,我带着水果和营养品到家里探望。在我的影响下,班级学生纷纷行动起来,有的制作精美的贺卡送给他,有的打电话陪他聊天,有的照了一些搞笑的大头贴送给他,让他开心,有的和家长一起带着礼物去冬的家里看望他等等。这件事让我看到,老师的爱似乎是有魔力的,他能以最快的速度给学生播下爱的种子,使学生成为爱的天使和传播者。记得一年级刚入学时,学生缺乏自理能力,经常发生一些状况,女生头发散了,我就给她扎上漂亮的鞭子;男生腿摔破了,我就给他擦上药水并且安慰他;有的学生饿了,我就给他买一个面包吃;有的学生肚子疼,我就给他揉肚子。有一次,我问学生:“你们觉得我是一个什么样的老师?”孩子们有的说:“您是像妈妈一样的老师。”有的说:“您是像朋友一样的老师。”我觉得这是孩子们对我的最高评价,我很欣慰。每当周五放学前,我都要对学生们说:“祝同学们有一个愉快的周末!”孩子们就会张开笑脸纷纷回应“祝老师做一个好梦!”“祝老师周末愉快!”等,时间久了,孩子们已经学会了我的做法,每逢节假日放学前,我都会收到孩子们变着花样的祝福。我觉得对学生的文明礼貌教育并不难,关键在于老师的榜样作用。我要求学生“端端正正写中国字”,那么,我每一次板书都力求工整美观;我要求学生物放有序,所以,我的讲台和办公桌总是收拾的干净、整洁。我的一言一行无时无刻不感染着学生,他们效仿着我学会了爱。听到我用沙哑的声音讲课,学生用自己的零花钱去药店买含片送给我;看到我风湿病犯了还抱着胳膊坚持上课,一些孩子给我送来风湿膏,还让自己的家长到处打听治病的方子。

学生就像镜子,反射出老师的影子。只有老师的言谈举止由内而外地散发着美,影子才会美。“身教胜于言教”,“身教”是最好的教材,最好的教学手段。

《教育的智慧》读书笔记2

父母的教育态度和期望成为影响儿童学业成绩的重要因素,主要是因为父母的教育态度和期望会对子女产生两种心理影响,首先影响到子女成就动机的高低;其次,这种成就动机又会因为父母的态度和期望而得到强化或者抑制,从而影响到子女整个的学习和生活计划。

学会寻找孩子身边的榜样,比如邻居、媒体宣传人物等,给孩子讲述这些优秀榜样的故事,让儿子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向上的力量。

做好幼儿教育工作真是大有学问,和孩子的相处是一门有规则的独特艺术,要把孩子当作一个独立的个体来看待,女儿所暴露出来的问题中往往隐藏着她真实的期待、烦恼或者忧虑。对孩子的成长首先应该有合理的期望目标,其次充分认识到孩子在身心状况、动作发展、生活能力等各个方面的成长都应该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应该遵循科学的发展规律,绝不能盲目地、急功近利地对孩子进行“填鸭式”教育。

孩子不需要太聪明,关键在于良好习惯的培养。

我们不仅仅要成为父母,更要成为身为父母的人,一切从有利于孩子的发展角度出发,为她营造一个和谐、宽松、愉悦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学会给予孩子真正需要的关爱,乐于给孩子善意的评价,发现、认可孩子身上的优点,宽容孩子的失败,使孩子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体验性、探究性得到不断发展和提升。

父亲的规则构成了他的养育方式,影响着你的日常行为、伴侣的选择以及事业上的每一件事情。

父亲最重要的角色是“制定规则者”。孩子必须从父亲那里学会事情如何进行、生命自然的局限在哪里。

——斯蒂芬·波尔特:《父亲的因素》

坚持快乐的育儿方法:

和谐是前提,幽默是法宝;

要威不要怒,避免大压小;

规矩不能少,正面管教好;

表扬讲技巧,惩罚也需要;

言传很有效,身教最重要。

在日常处理孩子麻烦的问题上,可尝试以下做法:如果孩子不想刷牙,可以对他(她)说你忘了刷牙的步骤,让他(她)当老师示范给你看。如果孩子不讲卫生,邋里邋遢,可以将计就计,让他(她)监督大家的卫生习惯。如果孩子喜欢读书,可以让他(她)当家庭图书管理员,负责整理书,保护书。如果孩子总是死缠烂打而影响你干家务,可以让他(她)当领导,提醒你不许偷懒。如果孩子挑食,可以请他(她)当膳食专家,负责为全家人制定健康食谱。

生活是五味俱全的,各种滋味早晚都得尝到。太在乎成功和表扬的人往往接受不了失败。

有的时候,大人给孩子讲的一 ……此处隐藏11526个字……,我阅读和写作的欲望得到最大的激发。我觉得不是每个人都有这种思考能力的,但是我们通过智者的思考来更好地认识教育。

在中国教育界,肖川的美文可谓几乎“家喻户晓”,他以一己之力改变了数十万中国一线教师的阅读习惯(刘铁芳语),魅力何在?刘铁芳认为肖川的教育随笔对传统教育学社论体话语模式的突破让人耳目一新,还对传统教育写话语框架的突破拓宽了教育学的视野,积极回应社会问题和时代问题。最重要的是,肖川对教育生活,对教师,对教育中的生命个体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深情眷顾。来看看书中的两个话题。

一、教育的方向由谁决定?

本书的第一篇文章就是谈“教育的方向与方法”,肖川说“教育的方向不是由政府文件决定的,也不是课程标准决定的,更不是由教科书和学生决定的,而是由教师决定的。”这句话让我很震惊,也不禁产生了质疑:教师真的有那么大的能耐吗?我们能吗?我马上想到了这么多年来在考试这根指挥棒的指导下,我们教师使出浑身解数,往指挥棒所指的地方努力地挤、冲、拼,尽最大的力让学生考出最高分。作为老师,我们最终的教育目的不是培养出高材生吗?然而,用分数衡量太唯一,一个优秀的学生,其优秀之处除了学习,还有性格,更重要的还有品德。所以,肖川教授讲:作为教师,我们首先是一个教育者,其次才是一门课程的老师。”正因为他有了这一观点,才敢断言教师决定教育的方向。可我们的老师,难道不知德育为首这一道理吗?可为什么面对分数,还是如此地放不下呢?最关心的还是自己任教课程的成绩,可能认为对学生的教育主要由班主任负责,(当然也有例外的),有了这一观念,不但可以让他把教育的责任分得清楚一点,少惹点麻烦,也可以让他有了向别人炫耀的资本,甚至为了更高的奖学金。在评优评先中、在年度考核中、在职称晋升材料中,我们都常以“任教的班级成绩在同年级中名列前茅”来证明自己的业绩。可曾有过,我们为自己能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自主性、独立性、创造性的人,具有积极,乐观,正直,光明的心态的人,对人友善,宽容和积极介入社会合作的人,而作为自己的主要成绩考核自己呢?我们总是怀疑自己的力量,我们总是哀叹身不由己,其实我们可以做到目中有人的,如果我们的眼界放开了,方向也会对了。

二、谁来解放教师?

当社会各界呼吁要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时,可谁曾呼吁也为负担过重,劳动强度过大的教师也减轻一下负担?

肖教授在《教师的解放》一节中,就教师负担过重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大概有:1、教师的编制过紧,2、社会对教育的期望过高,3、一些职能部门经常对学校指手画脚,吆三喝四,各种接待,检查,考评,应接不暇,简直把学校当成滥施淫威的场所。4、学校人际关系不够单纯,一些“扶持一小摄,打击一大片”的制度,措施,使得教师之间产生了恶性竞争,产生了不应有的内耗,耗费了教师的精气神,毒化了人际关系。5、教师教育观念陈旧落后,对学生要求过苛,管得太多,缺乏等待的心情。6、学校生活缺乏挑战性和活力。7、教师的教育素养和能力不够理想,有待提高。

看后同感颇深,肖教授只是列举具有代表性的几点,或许造成中小学教师过重负担的还有其它很多很多的原因。很佩服肖教授仗义执言,也能说出老师们长期憋压在心中无法言表的郁闷,让我们获得一种倾诉后的快感。由于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当我们无法改变这一社会现实时,我们只能改变自己。还是文中说得好:世界其实就是我们自己,当我们以光明、正直、昂扬、乐观的态度去看待生活,我们就会生活在光明、正直、昂扬、乐观的生活中,这就是所谓的“境由心生”。

我们多少老师被繁重的教学事务压着,只有工作而没有了个人的生活,年轻老师都忙得没时间找朋友,中年教师没时间照顾家人。我们一定要过得如此狼狈不堪吗?

解放教师,首先要有自我的意识和力量。面对种种的负担,只有调整自己的心态,在大量的工作面前,何不想个“偷懒”的方法,巧干,在无法拉牛上树的情况下何不让牛在树下吃草?在忙碌了一天后,何不让疲惫的身心在音乐中得到舒缓?抑或在书海中忘却?在竞争激烈的制度面前,何不把名利放在一旁?追求一种平平淡淡才是真的境界?非得地名利面前争个头破血流?还是那句话说得好:当我们无法改变社会的时候,只能改变自己。但愿肖教授的话十分灵验,能使这件刻不容缓的事情,马上得到解决。我也相信,教师的解放指日可待。

书中的良言佳句非常多,分享我划出的几句,感受肖川随笔的魅力:

1、所谓民主的性格,就是乐于分享、善于沟通、服膺真理、勤于反思、用于承担、敢于创新的性格。

2、受过教育的人,是这样一个人:他(她)严正而又宽容,深邃而又单纯;执着而又潇洒,真诚而又练达;他(她)勤勉而又从容,刚毅而又柔情;豪放而又儒雅,平实而又不断地追求人生更高的生命境界。

3、正因为人只能由人来建树,心灵只能由心灵来感召,所以,教师将是一个永恒的职业。

《教育的智慧》读书笔记12

爱书第一步:

喜欢这本书源于它的书名——《教育智慧从哪里来》。我暗想:读了这本书,多少将提高我的教育智慧。今后,我将利用这点小智慧、小聪明进行教育教学工作,誓必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迎合了我“懒人教育”的心理,便对这本书充满了期待。

爱书第二步:

接着吸引我的是这本书的前言。阅读这本书是从前言开始的,前言中介绍了米小七老师所著的《“阿Q案例”可休矣》。看完之后,心灵深处被它重重一击,惊醒之余不禁为它拍手叫好。曾几何时,我也迷茫于他人描绘的“阿Q案例”中,羡慕他们用“神来之笔”转化一个又一个差生。于是乎,竞相模仿,却也迷茫:为何我无法像他们一样取得彻底的成功呢?米老师和王老师给了我答案:写一两篇成功的案例是很简单的,然而要真正地教育好就算是一个学生都是很难的,其中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压力和困难。但不论如何,我想我们首先要敢于面对,敢于正视,敢于承认,然后才有可能去克服、去解决。而且,真正的研究,先要摆脱“只准成功,不准失败”的束缚。

爱书第三步:

最爱书中的100个案例,这些案例成功的也好,失败的也罢,我们都能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看着看着,不禁咧嘴一笑:有得意;也有自嘲。总会发现:咦!这句话我不是也说过吗?这个方法我不是也用过吗?这也许就是这本书让人爱不释手的原因:它能真正走进一线教师的心里,提出了许多我们平时常犯而不自知的错误及一些疑难杂症,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意见,可用性强。

比如,书中说道:很多老师都是这样,把学生承认错误看作教育的成功,看作处理一件事的结尾,殊不知这常常连开头都算不上。

我曾经也是这“很多老师”中的一员,学生一旦犯了错误,我大多是把他叫过来,请他把事情经过复述一遍,再让他分析:在这件事情上,他哪儿做对了,又错在哪儿?当学生能“认错服软”,表示以后不再犯了,便自认为教育成功。其实许多经验告诉我们,学生犯的大多错误,在犯错之前就明知道这是错误的。如果只承认了不对,不知原因何在,不知以后如何避免这种错误,认错又有多大意义。

所以,我们在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时候,应多思考、多研究、多分析,找出原因,对症下药,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教育的智慧》读书笔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