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记叙文

时间:2025-08-04 18:06:24
我的父亲记叙文

我的父亲记叙文

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尤其是在作文中有重要意义的记叙文,记叙文要写清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等”六要素“。那么写这类作文时还应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我的父亲记叙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我的父亲记叙文1

父亲很节俭,从来舍不得乱花一分钱,常常听见父亲对我说“不当家不知柴米贵”,我总是满不在乎地说“还不到我知道的时候”。也会疑惑地想父亲这样省钱究竟是为了什么?也许,是父亲生活得太过于艰辛的原因吧。

以前,父亲的脾气不好,在我童年的记忆里,父亲和母亲每天都会吵架,母亲每次都会很委屈地哭泣。年少的我就在这样的家庭里长大,性格忧郁而内向。从小,我就不喜欢在家里呆着,没事就出去到处乱跑,从来不喜欢生活在这样一个父母整天吵架的环境中。上中学后,开始住校。家对我来说只是一个吃饭不用花钱,有床睡觉的地方。每周回家一次,也只是取点米和生活费而已。这样的生活一直持续到初三。那年,刚过完年,母亲就身体不舒服,在乡村医院总是检查不出来,吃了好长时间的药也没有效果。有一天晚上,母亲突然摸到肚子里有一个硬东西,告诉父亲后,第二天,去了县里面的医院检查,初步诊断是癌症,马上就转院到了省里的医院,确诊是结肠癌晚期。消息传来,我不敢相信,上天怎么能这么残忍,让这样慈爱的母亲患上绝症?几个月后,母亲走了。走得很安详,只是骨瘦如柴。

母亲走了后,父亲就变了一个人,脾气没有那么暴躁了,也许是没有人吵架的缘故吧。之后,很多人泉父亲再找一个老伴,也有人介绍过,只是父亲以不愿给孩子们增加负担而拒绝了。我也知道,父亲也想找一个老伴,毕竟家里现在只有父亲一个人守着空房子,多一个人也有个照应。

那个时候,我很倔强,总是会惹父亲生气,也经常和父亲吵架,有一次,我连盛好的饭都没吃就走了,父亲在后面追着我要我回家吃饭,我不顾父亲的感受,还说了很多生气的话……父亲忽然哭了,声音变得哽咽,在那个一瞬间,我想到了自杀,也许只有这样,才能不再让父亲操心。

高中毕业后,没有再上大学,父亲找人把我送到了部队。那天下午,我们乘火车北上。在我坐上车的那一刻,忽然有一种没有感觉过的迷茫。车窗外,父亲在寻找着我,脸上有期待也有不舍。到了部队后,只能依靠电话偶尔跟父亲说几句话。电话那头是沧桑的言语。好几次,我听出父亲的声音有些异常,我知道,父亲又哭了。然后,两端沉默。

两年后,我复员回家,父亲曾极力劝我留在部队,而我不愿留,想自己出去闯荡。不久,我离开家,来到这个城市,家里就只有父亲一个人了。现在,父亲身体也不是很好了,还有家里许多事情要做,而我,什么忙也帮不上。也不经常给家里打电话,不是不牵挂,而是不忍听到父亲沧桑和期待的声音。

如今,我依然在这里孤身闯荡。父亲,依然在家里忙绿。父亲的电话勾起了我心里点点的伤痛,曾经的一幕幕画面还依然清晰。记忆里,父亲的背影很模糊,仿佛在雾里的挥手别离。

有一天,我会回到家乡。

我的父亲记叙文2

父亲,您依然是我的天,依然是我眼里的超人。——题记

我的父亲,有一头寸长而灰白的发;我的父亲,有一张满是沧桑的脸;我的父亲,有一双伤痕老茧遍布的手。我的父亲他穿着成年人的衣裤却总显得太大而的改;他看上去有点背驼,可其实一生行的端坐得正的父亲只是腰疼;我的父亲,只是一介凡夫俗子,只是一个以种地为生的农民,可他,生我养我。

父亲总喜欢说,不,应该是喜欢对着我说:“在学校要听老师的话,要和同学好好相处。”,“要好好读书,考上好的大学,哪怕我砸锅卖铁也会供你读完。”,“钱够不够用,要藏好,要省着点用”……还有很多父亲常与我啰嗦的叮咛,都是些老生常谈的了,可父亲好像总也说不完,把我说烦了,又会莫名的吵起来。从不去顾忌,我的长大父亲的老去。

那天放学,父亲来接我,远远的望着,才突然发现,父亲他老了。父亲老了,在不知不觉中老了,记忆里那个强壮伟岸的父亲似乎只是我的臆想,可父亲真的年轻过。是了,我既然会长大,那么父亲岂有不老之理,父亲啊,真的老了。喉咙酸酸涩涩的,抬头想把眼泪憋回去,看见云彩随风漂浮,轻轻浅浅,是时光飞逝留下的痕迹吗?

想起一句话:岁月是把杀猪刀,紫了葡萄,黑了木耳,软了香蕉;时间是块磨刀石,平了山峰,焉了黄瓜,残了菊花。岁月蹉跎了父亲的时代,父亲背负了时间的改变,因为父亲,而有家。

父亲等于顶梁柱,撑起了家的重担;父亲等于参天大树,挡住了家的风雨;父亲等于烛光,照亮了家的黑暗;父亲等于北斗星,指引了家的方向······父亲曾是我眼中无所不能的父亲,我崇拜他,仰望他,畏惧他。父亲还是我眼中无所不能的父亲,我心疼他,崇敬他,平视他。

父亲,原谅我长大而不再常唤你,原谅我那点可笑的自尊心,原谅我叛逆张扬惹你生气,好不好?阿爸。

父亲,我爱你。阿爸,我爱你。

我的父亲记叙文3

周日大扫除,发现阳台角落里有个拎包,打开一看竟然是父亲一直珍爱的乐器,里面有唢呐、笛子、口琴等。父亲初中文化,喜欢音乐却从来没有经过专业训练,他所会的都是靠读书、看视频自己琢磨出来的。工作中他是技术熟练、操作娴熟的起重工,生活上他是织网捕鱼、下江捞虾的专家里手,在职时他是公司各种晚会上最拿得出手的演职人员,退休后他是老年秧歌队的唢呐手兼队长。

在我的眼里父亲就是我的偶像,他吹拉弹唱、琴棋书画件件擅长、样样精通,他交谊舞、美声、民族、快板手到擒来、无所不能,没有学会其中的任意一项,一直令我倍感遗憾,而这种遗憾注定是一辈子的缺憾。

还记得上初中时下自习,父亲总会骑着摩托在校门外等我,无论刮风下雨还是雪花漫天,我喜欢坐在摩托车后看路旁的景物后退的模样,好像自己是一只顶风而飞鸟只要振翅也会高飞。如果时光总是那么美好,岁月总是那样恬淡该有多好。父亲病退后我最怕出校门时看不到父亲的身影,因为那代表他又去喝酒了,那就证明今晚我和母亲又要在无休止的谩骂声中度过,那就表示我又要忍气吞声、满腹委屈、泪流满面的熬过又一个不眠之夜。

父亲有足够的资本心高气傲,只可惜他为人太过憨厚,不懂人际交往之道,也许他不明白优秀如他为什么被单位裁员,或许他还想不通工作上尽职尽责还是成为领导的眼中钉,可能他也不知道浪漫温情的自己总是得不到妻子的回应。我想这些都是导致他常年酗酒、抽烟、赌博的成因,而这些又偏偏源自于他的与众不同,他的桀骜不驯亦或是他的自欺欺人。

常年的不良习惯及抑郁心情让他换上了心脏病、高血压从而导致脑中风,两年前第二次犯病后便瘫痪在床,再也没有起来过。转眼父亲瘫痪已经两年,他连最起码的发声功能都已丧失就更不要说重拾“兵器”再战“疆场”了,在他而言职场是他愤恨的战场,婚姻就是他愤懑的杀场。

自从父亲瘫痪后我特别害怕过父亲节,因为我再也不能给他买我认为他会喜欢 ……此处隐藏12865个字……逢连阴雨,我们刚走到半路,竟又下雾了,四面朦胧一片。连父亲手中的老灯也照不清路了,只是在黑暗中留下一道白色的光柱,我借着光,看到父亲头发上、衣服上都覆盖着一层厚厚的白霜,分外扎眼路上,父亲将外套给我。原本不长的路现在觉得如此的漫长。终于到了学校,父亲又将手套递给我,我坚决不要,他没说什么,塞给我扭头就走了。我只看见一个黄色的光斑消失在黑暗中。我的眼角湿润了

记得那是个秋季,阴沉了大半日的老天,终于憋不住了,傍晚时分,雨就带着不满和愤怒落了下来。父亲有些急了。刚出了一半的红薯可还在地里!如果现在装上车,大家的衣服就会淋湿。这红薯即使价值不高,可那也是父亲辛辛苦苦风里来雨里去大半年劳作的结果,万一被人拿了去,岂不可惜?来帮忙的亲戚回家了,母亲和我也回家了,只留父亲在地里看着。

天黑了,该死的雨终于停了。我从家里返回了地里。父亲从口袋里拿出了那把老灯,我紧跟其后,在老灯微弱的光亮下,把红薯拾好,装进袋子里,又一袋一袋抬上三轮车。父亲的动作却是我从没见过的小心、温柔——他怕红薯碰破了皮,轻拿轻放,偶然间还把手伸进车底,摸一摸有没有硬东西搁着了红薯。临走时,父亲还不忘拿着老灯在地里走了几圈,直到不落下一块红薯,才安心回家。回家时,还是那把老灯为我们照着那条泥泞的小路。老灯虽不够明亮,但已经足足使我们能够分辨清楚哪里是坑洼,哪里是坦途了。

我忽然觉得,父亲就是我的生活里的那把老手灯。虽然不那么光彩夺目,但能指明前面的路。

我的父亲记叙文15

写一点关于父亲的文字,这是我的心愿,我的父亲是标本式的中国农民。

父母养育了我们兄弟四人。我一九七四年入学,农村的一切都是那么落后和陈旧,人们穿的衣服几乎是相近的老土的颜色,父亲身上的衣服总是补丁连着补丁。尽管父母没日没夜地操劳,我家依然过得比较贫寒,每到年关,全家的口粮总被生产队当着,由于工分不够,我家年年都是“倒找户”(给生产队补粮款)。

父亲和母亲每日早出晚归,我父亲年轻时常常能挑两百多斤的担子,看着父亲被扁担磨出老茧的肩膀,稍大的哥哥和我都感难受,我们知道父亲真的很辛苦,为了养活一家子,父母吃了很多的苦。

父亲一直期望我们能好好读书。读小学和初中时,我努力地学习,或许是我天生爱学习吧,从不要父母为自己的学习操心,每期都会给他们带回几张大红奖状,父亲常常看着会露出满意的神情,脸上总会出现欣慰的笑容。

不管家里经济多么拮据,父亲总是喜欢给我买书,从几分、几角到几元。我至今还记得对我影响最大的两本书:一本是刘厚明老师编辑的《小学生作文选》(书价四角),一部是《红楼梦》(书价三元二角五分),可以说,这些书激发了我对文学的兴趣。

父亲是个寡言少语的人,从我记事起,父亲就像一头不知疲倦的老牛,成天忙忙碌碌。在我小时侯,那时正是大集体,父亲终日劳碌养活我们,我们很少有和父亲交流的机会。在我们眼里,父亲整日抽着叶子烟,沉默得就像一座山。

因为养育了我们四个儿子,有时家里困难得几乎揭不开锅,说实话,外婆外爷对我们一家的帮助,也是我们终生感激的。在好心人的劝说下,让父母把三弟送人养育,父亲坚决不同意。有一年,母亲将四弟和别人家换一个女儿,两个孩子各自都换回家了,可是,父亲从山上担着一挑红苕回家后,一看孩子不在家,硬是让大哥和我还回别人家的女儿,抱回四弟。我知道,在那艰难的岁月,父亲是多么地痛爱自己的孩子。

记得三弟在四岁多的时候得了脑膜炎,当时,魏城公社医院的医生断言:这病医治好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即使医治好了也会残疾。可是,父母没有放弃任何一丝希望,拉钱累帐将三弟医治好。父亲和母亲在医院照顾三弟,稍大的哥哥和我在家里照顾一岁多的四弟,艰难的日子可想而知。

小时候,父亲经常带着我去生产队的保管室守仓,父亲肩上扛着一床铺盖,我就跟在父亲的身边。记得有一年玉米刚要成熟的季节,父亲和海老表搭伙在队里松林嘴下的饲养场守夜,我饿得睡不着觉,父亲去生产队的地里掰了两个玉米棒子,那晚,我吃到了喷香的烧玉米,一觉睡到了大天亮。当然,在我心里,这两个烧玉米能够承载的——便是父爱的伟大。

我永远记得这样一件事:有一年,为了给生产队交“超分粮款”,父亲带着我去魏城的集市卖家里的一头架子猪,卖了几十元钱。父亲便带着我去肉摊上割肉,谁知,小偷把父亲的钱偷了个精光,坚强的父亲仰天长叹。几个月里,我们一家人没能打一次牙祭。也是这一年,父母东挪西借,我们家才从队里的保管室挑回了一家人生活的口粮。

我在绵阳南山中学读书时,父亲走上百里山路给我送钱,供我读书。和我一起读书的许多孩子都停止了上学,别人也劝父母亲别让我上学了,爸说了一句我终生难忘的话:“孩子多读点书,二天担挑子也晓得轻重嘛!”一九八七年高考前夕,父亲卖了家里的一只鸡,走了上百里路把高考报名费送到我手里,让我顺利报名参加高考。后来,由于几分之差,我成了师范专科学校的一名委托培养生,自己要负担百分之三十的学费和全部的生活费,这对一个贫困的农村家庭来说,是多大的负担呀,父母咬着牙坚持供我读书。此时的父亲年纪已过半百了,我们做儿子的真的不忍心,父亲总是说,趁现在还有力气,就要多赚点钱,供我完成学业,多少次,不是父亲就是三弟给我送生活费到学校来。我觉得我亏欠父亲的实在太多、太多。

我大学毕业那年,父亲花白的头发,佝偻的背脊,站在我面前我都要高一些。工作后,身处他乡,我会时时想念我的父母。

七年前,七十一岁高龄的父亲在抬树时小腿被砸骨折了。听母亲说,父亲一直不准打电话告诉我们,一直忍着,如果不是我打电话回家,我们是全然不知的了。七月六日,我们兄弟几个强行拉父亲住进了医院,并实施了手术。我知道父亲,父亲一生节俭,从来舍不得乱花一分钱,即使有病也不轻易进医院,这次是父亲第一次住院。

前几年回老家,年逾古稀的父亲母亲常在田间劳碌着。父亲耳背,交谈中常常听不清我们说了什么,母亲常常给他大声地重复。在我的记忆中,母亲能干刚强,做什么事父亲都依着母亲。时光流转之中,父亲头发几乎全白了。

近两年来,三弟四弟都外出奔波生意,终日忙碌。父母便随四弟在江油生活,我大多时候只能每月去一次,陪父母坐坐,聊一会儿天就回了绵阳,更多的时候,只能在电话里向母亲问问平安,了解一下父亲的身体状况。

前几日,接到侄女的电话,说打算让婆婆爷爷去坐一次飞机。我的父母是老实巴交的农民,还从未坐过飞机。侄女上午带父母去医院做健康检查,下午就打来电话说:“婆婆身体可以,爷爷身体不行。”我知道七十八岁高龄的父亲身体有了问题,不知道父亲今生还能不能坐上飞机?

前天,在江油,当我仔细阅读父亲时,我不得不承认父亲的确有些老了,耳朵比先前更背,头发已经全白,身板不再挺直,步伐不再矫健。由于医生的告诫,父亲搁置了烟袋,告别了抽了一辈子的叶子烟。儿子大了,父亲老了,可他仍在忙碌,仍没有享受到儿子们的清福,父亲常说:“我闲不惯!”我的勤劳一生的老父亲呵。

离开江油时,父亲母亲站在车边送我,我的泪水不禁涌上心头:夕阳的余辉中,古稀之年的母亲在父亲的陪伴下,仍不辍劳作。

《我的父亲记叙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