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计划

时间:2025-09-14 12:09:15
关于训练计划模板6篇

关于训练计划模板6篇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迎接我们的将是新的生活,新的挑战,立即行动起来写一份计划吧。计划到底怎么拟定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训练计划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训练计划 篇1

一、100米的生化特点

当运动员从起跑的安静状态过渡到高速时,含有丰富的氧气的血液,从肺部到肌肉最快也要6秒钟左右的时间,也就是说CP(磷酸肌酸)供能只能维持5~7秒,由于肌肉活动时CP的消耗和乳酸的堆积,ATP(三磷酸腺苷)再合成不能恢复到原来的水平,所以专家推荐六秒训练加速度的法则。要发展速度耐力就必须尽量使CP耗竭和造成乳酸明显堆积,这样有利于提高肌肉对乳酸的耐受力。一般说来,发展速度耐力的剧烈运动的持续时间不应少于10秒,最多不易超过60秒。另外又有英国的基恩先生研究的乳酸积极作用的新说:乳酸盐是一种不燃烧的燃料,而非“废物”和“毒素”。

运动员体内乳酸盐的积聚反映了身体对运动的应激,而不是造成疲劳的原因,没有必要把无氧糖酵解生成大量乳酸盐的过程看成是令人讨厌的事,因为如果不动用这一能量系统,运动员就不可能进行剧烈和持久的运动。同时,乳酸盐生成并非总是意味身体正在进行无氧工作,一旦肌肉工作所需要的ATP和有氧系统所能供给的ATP之间失去平衡,就会产生乳酸盐。

二、训练模式

(一)100米训练是个周期化训练过程,开始要有个适应性阶段,其目的在于动员大多数的肌群参与工作,并使韧带、肌腱和关节为以后最大限度承受发展力量的练习作好准备,也是为了防止后续训练的运动损失。在适应阶段,采用9~12个练习,每组重复8~12次,负荷最大40%~60%,恢复时间为2~3分钟,这个阶段持续4~6周。

(二)发展最大力量阶段为期6周,训练课采用5~6个练习,安排4~8组,每组重复8~12次,负荷逐渐从70%增至100%。

(三)发展爆发力阶段,采用4~5个练习,安排3~4组,每组重复8~15次,负荷在50%~80%之间,每周1—2次,安排在技术练习或速度练习后进行。

(四)耐力训练主要由200~400米节奏跑组成,其目的在于为整个训练周期建立“能量库”。

三、移动速度的训练

移动速度是指在周期性运动,运动员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快慢,它又分:起动速度、加速度、最高速度和高速耐力。

(一)起动速度

决定起动速度快慢的因素中,除了反应外,最大力量和爆发力是关键。所以,起动速度应以最大力量和爆

发力练习为主。

(二)加速度

负重的原地踏步跑20~30次计时,50~60次的原地高抬腿跑计时、30~40米的上坡跑、60米的加速跑、60米的拖重物跑等。

(三)最高速度

六组80米下坡跑、80~100米的顺风跑,练习时间在9~11秒之间,间歇时间5~10分钟。

(四)高速耐力

一般多采用次级限速度的间歇式跑法,如10组80米跑。此练习有一条原则必须记住:每次跑时,都要力争用全力,使肌肉产生疲劳,同时间歇的时间不易过长,以20次/10秒左右再跑下一组。

四、放松跑能力

(一)惯性跑

是指全速跑之后逐渐减速的一种手段,它也是放松跑中最常见的一种。如:30米蹲踞式起跑+50米惯性跑、50米蹲踞式起跑+60~80米的惯性跑等。

(二)加速跑

从慢跑转入节奏跑,强调手臂的动作与抬膝,保持速度,动作放松,当速度下降后再重新加速的一种手段。如:将100米分成20米加速、10~20米惯性跑再20米加速等形式,也可以根据需要来制定加速和放松的距离。

(三)转换跑

在最高速时,有意识不用力的跑几步,它会让你感到非常舒服,此方法主要用在起跑后身体正直时过渡3~5步,它有助于避免产生中枢神经的抑制,对后继的跑动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变步幅跑

通过步长、步频变化来发展放松能力。如:在跑道上放上标志,6~8步正常步幅,接5~7步短步幅等等。

五、力量练习

力量练习是为了发展力量,提高技术效果、速度、灵敏、爆发力。随着重量的增加,练习效果也会增加,但不要追求超大重量。因为使用极大重量会缩小动作幅度、练习次数,强度高了运动量下降,而且也会影响青少年运动员的正常生长发育。最近,俄罗斯专家的研究表明:使用非常大的重量会引起肌液的增多,从而破坏肌纤维。我们的近邻日本,在有些项目上已超过中国,尤其是男子短跑成绩达到世界水平,这与他们一贯提倡发展运动员的快速力量有关,他们多采用专门的组合器械练习不同部位的肌肉,以及采用快速的跳跃练习发展

运动员的爆发力,他们所有练习的特点都是负荷不是很大,但运动员完成练习的动作速度都很快。因此,为了使训练更加有效,应使用相对较轻或中等重量来寻求肌纤维和力量的稳步增长。

六、薄弱肌群

众所周知,100米要求运动员的膝、踝、髋关节的肌肉力量和韧带韧性是非常高的,但我们往往忽略了那些薄弱肌群的力量,如:跖屈肌群、躯干肌群、上肢肌群、大腿后侧的膕绳肌群等。这些肌群必须与主要肌群同步发展,才能充分发挥整体肌群的力量,为身体提供更大的能量。

七、心理素质训练

心理素质的训练核心就是自信心的建立。自信心是成功的基石,缺乏自信心会不战自溃。

八、恢复和饮食

合理及时的组间和训练后的放松活动以及饮食是影响运动员身体应激后的恢复能力的关键因素,如果想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就必须记住英国的J·法罗菲尔德先生的观点:“为恢复而进食”。首先,完成运动后应尽快补充能量,这样可为糖的再合成创造最理想的生理环境。其次,应当把“为恢复而进食”看做是训练的组成部分,所以在制定每天的训练计划时就应考虑如何补充能量。时常补充含糖量高的饮料是至关重要的,大多数饮料含有糖溶液和矿物质,一般分为三种:高浓度(超过10%)、低渗浓度(比体液浓度低)和等渗浓度;因为过高浓度的饮料会在胃里滞留较长的时间,影响水分的吸收速度,导致胃不舒服、恶心甚至呕吐,所以,高渗饮料一般在赛前饮用;等渗饮料在赛前、中、后均可。体内的碱储备主要是由平日的饮食提供。碱性的食物有蔬菜、牛奶等;同时在医嘱下适当服用碳酸氢钠、维生素E等药物。

九、训练100米短跑的最好方法

100米最重要的是爆发力。对于练习爆发力,可以尝试高抬腿跑,原地纵跳,负重跳跃,负重跑,负重蹲起。另外,仰卧...对于专项训练方法和训练手段的选择,关键在于能否因材施用,因人而异。

最好是用脚尖/前脚掌跑步

30米冲刺60米冲刺80米冲刺,每天10组,关键在于提高步频,下坡路跑提高 ……此处隐藏1870个字……的变化,巩固和提高区域联防(2-3、2-1-2)

5.快攻和防快攻:

(1)注意培养学生发动快攻的时机,并打成功率。(抢到篮板球后的发动、对方得分底线球和发边线球出现紧逼的情况)

(2)长传快攻和短传快攻相结合。

(3)造成以多打少(3-2、2-1)和以少防多的方法。

(4)快攻一传的接应与前锋快下位置选择的配合。

6.阵地进攻:

(1)增强个人进攻能力,首先要敢主动进攻。

(2)阵地进攻内外结合,以外线为主,大胆突破及中远距离投篮。

(3)多运用小配合练习(掩护、策应)。

(4)组织后卫的发动配合。

四、训练重点安排:

1.第1--2周:

(1)讨论和制定计划。

(2)恢复性身体素质训练、熟悉球性练习。

(3)个人投篮与防守技术训练。

(4)熟练掌握各种传球技术训练(原地、行进间)。

2.第3--4周:

(1)柔韧性练习。

(2)半场小配合练习(掩护、传切)。

(3)罚篮、三分球练习。

(4)小力量训练。

3.第5--6周:

(1)半场人盯人攻守练习。

(2)全场人盯人攻守练习。

(3)五点投篮练习。

(4)罚篮练习。

4.第7--8周:

(1)加大运动量,进一步抓专项身体素质训练。

(2)防守步伐练习,看手势方向练习防守动作。

(3)半场、全场一打一、二打二练习。

(4)速度、力量、耐力训练。

(5)区域联防(2--3、2--1--2)。

5.第9周:

(1)半场各种运球突破上篮技术。

(2)半场一打一、二打二、三打三。

(3)罚篮、五点投篮。

(4)教学比赛。

6.第10周:

(1)篮板球训练。

(2)强调后卫、前锋与中锋的配合。

(3)破解联防训练:如1--3--1进攻打法。

(4)教学比赛。

(5)罚篮。

7.第11-12周:

(1)阵地进攻,强调配合训练。

(2)快攻路线训练。

(3)进攻多打少训练(二打一、三打二)。

(4)教学比赛。

(5)五点投篮。

8.第13周:

(1)全面进行战术准备,以迎接上级有关比赛。

(2)保持训练水平,积极、认真投入到今后的训练比赛中去。

五、训练实施方式:

1.每天上午07:00至07:30体能训练

2.下午16:30至18:00技战术训练

3.课程:篮球技战术训练、篮球专项体能训练

4.辅助训练安排体第一阶段辅助训练:(时间可安排于晨操)

周一:投篮训练(定点投篮以20个计算命中率;移动投篮20个,多组数重复训练,每人300个)。

周二:敏捷训练(禁区步伐环绕、跳绳、半场折返跑、禁区对角、快跑、梅花桩折返跑)。

周三:运球训练(全场椅子障碍物运球通过、一对一运球攻守、假动作切入)。

周四:防守训练(空手背手防守步伐、切断防守步伐、前进后退防守步伐、半场移动防守步伐)传接球训练(全场7次、5次、3次)两人互传上篮;全场双手长传上篮、各式传球训练

周五:越野慢跑5000米法克雷克(运用学校附近山区乡间道路作放松式慢跑)。

第二阶段体能:

周一:间歇训练:边线七点来回冲刺15趟(注意心跳最高220次减去年龄数,冲刺完成后以慢跑、慢走恢复至心跳120次左右

再作第二回合,共作15-18次)。

周二:循环训练:设8至10个站,计有双脚并拢前后左右跳跃、伐船式前后弓身、左右手上伸跳跃、180度转身跳跃、俯卧弓身、等。

周三:肌力训练:抬膝碰胸、登阶、背部伸展、伏地挺身、双杠推撑、二头肌卷举、等。

周四:速度训练:举腿跑、原地立姿摆臂、双脚跳耀前进、全场冲刺、半场冲刺、等。

周五:爆发力训练:低障碍物侧向跳跃、双脚原地跳跃、原地触板跳、跨步跳跃、跳绳、单脚连续跳、跳碰胸、等。

周六:重量训练:蹲举、高拉、直立双手上赙、屈膝举手上赙、腿部推举、负重登阶、俯卧腿后肌腿卷举、部伸展、立姿单脚腿后机卷举、腿部伸展、大腿内收、大腿外展、、等。

训练计划 篇6

一、训练思路

为进一步巩固我校市级田径传统项目学校的优势地位,进一步提高我校田径队队员的训练成绩,本着打好基础,发挥特长的目标,使我校的田径运动水平保持县级龙头地位,立足于市级中上游水平。

二、目标

全面发展身体素质、学习和改进专项技术、学习和提高理论知识以及思想品德教育。使运动成绩有大幅度的提高,力争在市运会上取优异成绩。

三、训练的分期:整个训练分二期(准备时期、竞赛时期)

准备时期的训练任务一般是全面发展身体素质和专项身体素质,改进技术,培养意志品质,为竞赛时期训练和提高专项成绩打好基础。准备时期身体训练和技术训练的安排应根据运动员水平、个人特点和比赛任务等而定。准备时期训练特点是运动量较大,强度较小,训练时间较长,身体训练多,完整技术训练少。总的强度相对应以中等为主,大强度和小强度为次。竞赛时期的训练任务主要是提高专项素质和专项能力,巩固与提高专项技术,改进技术,保持良好的状态,在比赛中争取优异成绩,丰富比赛经验,培养意志品质。竞赛时期一般身体训练较少,技术训练增多,运动量相对较小,强度大。应在体力和技术较好情况下,保证大强度训练课的质量。

三、训练时间

训练时间的安排:准备期利用9周时间;竞赛期1周时间

1、周一—周四最后一节课。

2、遇有比赛期,前两个月周六、周日进行全天训练,确保训练质量,力争完成市运会目标。

四、训练措施

1、切实抓好训练计划的制订落实工作。

2、重点加强运动员的思想、文化学习和运动训练的管理。

3、抓好专项负荷强度的增加,保证训练的科学性。

4、抓好运动训练后的恢复,避免损伤。

5、做好训练成绩的汇总与分析。

6、组织好成绩的测试和与高水平队员的对抗,切实抓好以赛代练工作。

具体安排:

1、坚持一月进行一次模拟比赛,力求让学生适应比赛。(包括适应场地、器材、竞赛规则等)

2、三月重点进行身体素质的训练,四月重点进行专项成绩的训练。

3、创造条件,与兄弟学校进行田径对抗赛。

五、具体分工

1、短跳、投掷组:李建龙

2、中长组:王海龙

3、排球:吴新文

《关于训练计划模板6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